國畫草蟲在陶瓷繪畫中的借鑒
-
小陶陶
2019-06-19 94
00
我國傳統(tǒng)繪畫中的花鳥畫,歷史悠久,涉獵的題材面相當廣闊,表現(xiàn)式樣和手法也十分豐富,再加上歷代畫家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積累的系統(tǒng)理論,因此和山水畫、人物畫鼎足而立,并在世界藝壇上放射著奪目的光彩。
綜觀花鳥畫演進的歷程,大體可以劃分這么三個階段:原始社會至秦漢,花鳥主要是用來點綴畫面,裝飾器物的雛形階段;魏晉南北朝至宋代,花鳥畫逐漸成為獨立畫科,為花鳥畫發(fā)展繁榮的階段;元明清三代為院體花鳥畫漸趨衰落而寫意的“文人畫”走向成熟的階段。不論工筆重彩或水墨寫意,都是通過前輩畫家長期實踐所總結出的兩種表現(xiàn)形式。它們的依據(jù)和起點皆源于豐富的現(xiàn)實生活。
在中國花鳥繪畫史上,凡擅長花卉的畫家無不工草蟲,五代時期著名花鳥畫家黃筌創(chuàng)作的《寫生珍禽圖》卷,是最早可見的珍禽草蟲的寫生范本??僧嬂ハx十幾種之多,個個栩栩如生。同時期的畫家趙昌的《寫生蛺蝶圖》卷也是描繪花卉草蟲的藝術精品,圖繪彩蝶翔舞于野花之上,螞蚱跳躍于草葉之下,整幅畫給人以春光明媚的愉悅和輕柔的美感?;ú菰O色淡雅,用雙勾法,線條有輕重頓挫變化;蟲蝶用色濃麗,以工整的細線進行勾勒。構圖上以主要的空間描繪飛舞著的蝴蝶,使畫面具有一種田園野趣的意境。
明代,陳洪綬是一位人物、花鳥的名畫家,享有“南陳北崔”之譽。他的《玉蘭倚石圖》冊。圖繪玲瓏秀石,盛開玉蘭、海棠,一只彩蝶飛舞于花間。此畫構圖飽滿,造型準確,設色典雅,秀石的穩(wěn)重堅硬,襯出花朵的輕盈柔美,濃重的色調托出了玉蘭的潔白。他的另一幅《荷花鴛鴦圖》軸描繪水塘之中,秀石層疊,茂荷挺立,茶荷盛開,兩只鴛鴦在荷蔭下嬉戲,彩蝶飛舞于花上。此幅作品雖然勾勒精細,設色鮮麗,但卻給人一種樸拙古雅的感覺,毫無艷俗匠氣。這是由于作者在造型上大膽夸張變形多用筆中鋒穩(wěn)健有力,同時表露了作者豐厚的藝術修養(yǎng)和孤直高潔的氣質。這一時期的花鳥畫家中還有一位名家姜泓,他繪的《蜜蜂鳳仙圖》冊也是花卉草蟲為題材的精品。圖繪折技鳳仙花,蜜蜂飛舞其上。構圖端莊而活潑,叢花密葉上方,留白雖大,但因繪有兩只采花的蜜蜂,故覺生意盎然。畫幅雖小,但構圖穩(wěn)重,造型嚴謹。花葉或正、或反、或側、或卷,彼此穿插,疏密得體,很好地表現(xiàn)了鳳仙花的嬌嫩媚姿。對兩只飛舞的蜜蜂刻畫得更是精微臻妙,那頭、胸、腹、足、翅、眼皆一絲不茍,設色講究法度,要求嚴格。其寫實功力和嫻熟的勾染技巧,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一幅精妙秀雅的圖畫。
清末畫家居廉為“嶺南畫派”創(chuàng)始人高劍父、高奇峰兄弟的老師,他創(chuàng)作的《墨筆花卉冊》可以看出居廉用筆非常爽利,出枯添葉,細致有力,有一氣呵成之感?;ò暧秒p勾、花葉則用點追,用筆頓挫轉折,富于變化。特別是勾勒花瓣的線條,輕快跳動,筆斷意連,顯示出畫家對技巧的熟練掌握和對花卉的成竹在胸。他非常重視寫生,每當外出,總喜歡在山坳、水邊、花棚花架之間,久久觀察。因此,他的花卉畫得生機勃勃,草蟲栩栩如生。
齊白石是近現(xiàn)代家喻戶曉的一位國畫藝術大師,也是筆者學習的楷模。齊白石人物、花鳥、山水、書法、篆刻無一不精。尤喜歡畫花卉草蟲。他“外師造化”,寫生不是繪“標本”??僧嫷墓すP草蟲(如精致的貝葉、蟬、螳螂、蟋蟀、蛺蝶等)都極其真實、生動、似乎“伸手可觸”,有的寫意,縱筆揮灑,神清氣足。工寫配合,韻致天成,狀物描情妙在似與不似之間,恰到好處。從而得以化平凡為新奇。他的《尋春圖》梅的枝干橫斜,穿插有致,宛若曲鐵,挺拔剛勁,立意新奇,有力地抒寫出此花的精神氣概。艷麗的花朵盛開,茁壯勃茂。冷暖色調對比鮮明,好一派欣欣向榮的勢態(tài)。一雙蛺蝶活躍于花間,靜中有動,美妙地展示著盎然的春意?!肚锶D》畫面簡潔而有空間感。盛開的芙蓉花沉沉低墜,顯出秋光璀燦,霜露濃重的意境,一只蟈蟈正在爬動,倍添生機、生趣。此圖工、寫結合,相當自然。《秋聲圖》楓樹的枝干穿插有致,紅葉迎霜益艷,描繪出清曠蕭疏的景色,儼若秋林一角,境界悠遠,孤零的寒蟬似在嘶嘶而鳴,頗具“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的詩意?!冻嘏锨迮d》圖,其構圖簡潔而奇絕,酣暢的筆觸生動地揮寫出嬌美的半殘荷花,花朵低重與蜻蜒相關聯(lián),形成美集中而突出,背景空白,恰似一片清塘。畫面景物有限而畫外的意趣卻很深遠。齊白石的花卉、草蟲,有工有寫。通常工細者,先畫草蟲后補景,寫意者,先畫景后再補草蟲。不管是工是寫的變化,反映了齊白石深厚的造型基礎和非凡的創(chuàng)造力。
生活中草蟲的色彩往往隨季節(jié)和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改變著自身的色彩,以保護色隱蔽于花叢草木之中,不易被人發(fā)現(xiàn),從出生的嫩綠到老綠,直到赭色。春夏季節(jié)草木茂盛,其色多為綠色,秋冬季節(jié)草木枯萎,其色也隨之變?yōu)轸鼽S。蚱蜢、蟈蟈、紡織娘都是如此。草蟲有善跳躍的,有善飛翔的,有的喜歡在水中游動,有的僅能在地上爬行,可謂形成各異,獨具特色。我們要善于抓住草蟲的這些不同特點細心觀察,通過默記、速寫,記錄其瞬間的動態(tài)變化。畫速寫首先要抓住大的動態(tài),以幾條簡單的結構線定位,抓住動態(tài)的主線,畫出整體的大動勢,細節(jié)部分待以后加工補足。要從整體結構上去認識某一局部的變化,抓取靜止狀態(tài)與運動狀態(tài)之間變化了的比例關系,把握住正面、背面、側面的不同的角度變化對軀體各個局部之間相互位置所產生的相互變化。以六足為例,螳螂、蟈蟈、紡織娘和螞蟻之間足的長短、大小、屈伸的角度(其是瞬間細微的變化),哪些相同,哪些不同都要認真觀察,寫出文字記錄以備參考。螳螂在這類草蟲中最具典型性,其前足即所謂的“刀臂”姿態(tài)的屈伸變化極多,它與中足、后足間的動作配合和與其頭、胸、腹幾個部分的轉折是關系到刻畫動態(tài)、神韻的關鍵所在。鐮刀形的前足正體現(xiàn)了其性格的兇猛,這也正是我們所要夸張表現(xiàn)的。草蟲的觸角由于類別的不同形態(tài)上亦有差異,不同的草蟲軀體的肥瘦、長短、腹節(jié)的多少等等,也都是我們在寫生中需要觀察記錄的要點,不可忽視。
陶瓷以草蟲繪畫主體與自然物象交融的內蘊,充分再現(xiàn)了東方人獨特的心理素質。中國畫所強調的“外師造化”與“中得心源”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對色彩也是這種觀點。陶瓷草蟲繪畫講究的“隨類賦形”不是一味地照抄外部世界的色彩,恰恰是指除去客觀存在的環(huán)境色的影響,摒棄了明暗及光影的表象后,根據(jù)畫面需要宏觀地把握其生態(tài)特質,以精神和審美取向重新創(chuàng)造的主觀情調色彩。例如植物的生老枯榮、春發(fā)夏茂、秋蕭冬枯,以及風晴雨露、睹物生情等等,在陶瓷畫家眼中一切都在運動,在變化,進而產生層出不窮的色彩;這些色彩早已不是自然色彩,也不僅僅是感情色彩,而是陶瓷畫家所發(fā)現(xiàn)的色彩。這種色彩基調的根據(jù),一是隨客體物象的本體色;二是因主體情感意緒而選擇;三是遵循陶瓷技法前提下創(chuàng)新風格的創(chuàng)造,三者互為因果,形成了一種把主觀、客觀和藝術式規(guī)范、風格綜合起來的創(chuàng)造過程。四是更多地融進了國畫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
綜上所述,要使陶瓷繪畫得以長足發(fā)展,唯有大膽探索和創(chuàng)新,運用陶瓷特有的材料和質地,注入新的元素,兼容其它的先進技藝,不斷深化和提升陶瓷繪畫的藝術品位,將國畫的繪畫技巧和藝術表現(xiàn)形式與傳統(tǒng)的陶瓷繪畫結合起來,才會具有廣闊的創(chuàng)作空間,必將迎來陶瓷繪畫的春天。
責任編輯:蘇曉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