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色吐息无删减在线观看免费,日韩av免费手机在线,亚洲三级在线视频,国产黄色大片av免费观看

一展望盡千年海絲路:從商貿之路到文化之路

小陶陶 2023-05-20 14:48:40   人民網1244
987
0
文章摘要:今年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于5月17日至19日在福建博物院舉行,期間,主題展覽“福航天下——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印記”于18日正式開展。

瓶面施有間于藍、綠之間的釉色,矮頸、廣腹、小底、狀如橄欖……一件出土于五代閩國王后劉華墓室的“寶貝”靜靜地呆在文物展示臺上,雖難掩歲月的痕跡,但精美的工藝依舊讓塵封千年的它熠熠生輝。

這是波斯舶來品孔雀藍釉陶瓶。相傳,在五代十國時期,它便從西亞經由海路從泉州港或福州港入閩。此類藍釉陶器產自古代西亞及中亞地區(qū),一般用于盛裝油、香水、飲品等液體類物質。

一個“神奇瓶子”,穿越絲路,貫通東西,仿佛訴說著千年前它的漂洋過海之旅。

8.jpg

一位市民正在拍攝孔雀藍釉陶瓶。人民網 錢嘉禾攝

今年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于5月17日至19日在福建博物院舉行,期間,主題展覽“福航天下——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印記”于18日正式開展。這場展覽聯(lián)合了全國35家文博機構,展出295件(套)海上絲綢之路相關文物,以文化與美學的角度解讀海上絲綢之路。

一展看遍千年,故事從船和海講起。

“海上絲綢之路”因中華民族悠久的海洋文明而生,因此,如同海洋文明一樣,海絲之路同樣開放、多元。

“海上絲綢之路上的商品不僅僅是絲綢,還有很多其他‘拳頭產品’出海,比如茶、瓷器等,可以說,那時的中國就相當于‘世界工廠’?!爆F(xiàn)場工作人員介紹說。

德化瓷器的“熱銷”,印證了這個說法。

宋元時期,泉州港在海外貿易政策刺激下,發(fā)展成為東方第一大港,德化瓷器憑借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條件,源源不斷地從泉州港奔向世界。明清時期,由于海路交通進一步拓展,德化白瓷便進一步從福州港、漳州港、廈門港等港口輸出,遠銷東北亞、東南亞、印度洋沿岸、阿拉伯以及東非沿岸國家和地區(qū),并深入歐洲大陸。

9.jpg

穿越古今,孩子們用筆記錄德化窯白釉媽祖坐像。人民網 錢嘉禾攝

一艘艘商船載著釉色晶瑩剔透的“中國白”出海,又滿載“異域香”歸來。在福建博物院“遠來物華”展廳,“舶來品”種類豐富,彰顯著古代“海上大通道”交流互利所帶來的盛世繁華。

“海上絲綢之路又被稱為‘香料之路’?!闭褂[現(xiàn)場的講解員介紹說,中國在漢代便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引進大量香料,至宋代已形成極為雅致的用香文化,“人們在裊娜升騰的香氳間禮佛、聽琴、賞花、品茶、揮毫……仿佛隔絕了塵世氣息,去追尋身心交融的體驗。”

10.jpg

展覽中陳列的宋代香料。人民網 林曉麗攝

由于經貿往來日益密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各國文化碰撞的“火花”,也愈“擦”愈烈。明清之際便已經有“私人訂制”品——中國南方地區(qū)的各窯口已開始依據(jù)外來訂單,依樣生產各類西方生活用瓷,其中以繪制歐洲家族徽章的紋章瓷和剃須盤、果盤、酒杯等專用器皿最為常見。

海絲的故事從經貿開始,慢慢沉淀出文化交融的余韻。

在一個展臺上,明永樂景德鎮(zhèn)窯青花花卉紋八方燭臺在燈光下溫潤如玉,它看似尋常卻并不簡單。燭臺周身的青花裝飾均使用進口“蘇麻離青”料,色調濃重艷麗,紋飾繪畫可見明顯的暈散和鐵結晶斑。據(jù)了解,明代永樂、宣德時期的八方燭臺造型源自模仿西亞伊斯蘭地區(qū)的銅燭臺——這就是古時“中西合璧”的有力例證。

海上絲綢之路留下了極為豐富的文化遺產,沉淀數(shù)千年,橫跨數(shù)萬里。博物館里的這些文物記錄下燦爛又輝煌的文化交融,成為承載人類文明發(fā)展的歷史見證,更積淀出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

文化耀千古,遺產傳萬年。

責任編輯:陳美珠

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陶瓷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評論(0)

?

首頁關于我們尋求報道

陶瓷頭條 版權所有Copyright?2025 taocitoutiao.com
首頁 頭條 視頻 品牌
取消

歷史搜索清除記錄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