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何朝宗,明清德化窯還有這些名家
-
小陶陶
2022-04-29 3471
11720
本期暫且收錄了二十一位瓷藝家,因手頭資料受限肯定會漏掉一些名家,歡迎大家查缺補漏。這二十一位依次是:何朝宗、陳子和、陳偉、陳珠、林朝景、林希宗、筍江山人、楊文正、林子信、海濟、心默子、劉夢龍、張翕、眉心榮、何朝水(溥及漁人)、唐堯煥;蘇學(xué)金(博及漁人)、許友義(許云麟)、蘇加善、陳振義、林捷陞等。
(一)明 · 何朝宗
明代嘉靖-萬歷間佛道像雕塑名家。
關(guān)于何朝宗最早的記載見《泉州府志》于“王弼”條附載,略云:“王弼,小名盛世,工詩文書畫,尤善塑大士寫真及諸仙佛,獨造其微……同時有何朝宗者,不知何許人,或云祖貫德化,寓郡城,善陶瓷像,為僧伽大士,天下傳寶之?!?
(乾隆《泉州府志》卷六十六?明?藝術(shù))何朝宗的觀音大士造像更是一絕,稱“何來大士”,有諺曰:“除非觀音離南海,何來大士現(xiàn)真身?!焙纬趧?chuàng)造了東方的“維納斯”,躋身于世界偉大藝術(shù)家之林,被世人尊稱為“瓷圣”。
荷蘭阿姆斯特丹國立美術(shù)館藏
北京故宮博物館館藏
何朝宗制 坐蓮如來
何朝宗制 鶴鹿仙人,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二)明 · 陳子和
號灑仙(編注:百度百科的資料介紹寫成酒仙,這里訂正一下,根據(jù)陳子和畫作印章的款識,可知是灑仙),福建浦城人,《閩畫記》作建安(今福建建甌)人,生卒年不詳,初為塑工,后改習(xí)畫,專作水墨人物,亦工寫意羽禽,兼工山水。筆意散逸,瀟灑出塵,不墮俗格。山巖樹木蒼潤怪奇,評者謂在吳偉、郭詡之間,為“浙派”畫家之一(Via:百度百科)。 從藝活動約在弘治、嘉靖、萬歷間(Via:《閩畫史錄》)。
晚明 陳子和制 文昌帝君坐像
款識:“陳子和”葫蘆章
規(guī)格:高39.7cm
出版:《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2,編號1004
資料來源:北京保利拍賣
說明:拍賣行誤認(rèn)為何朝宗作品
(三)明·陳偉
明代德化窯著名瓷塑藝術(shù)家,善塑白瓷觀音、羅漢,同時也善作藝術(shù)器皿。作品以瓷質(zhì)優(yōu)良著稱。常見的款識是“陳偉之印”印章款,亦有“山人陳偉”手刻款。
陳偉制 觀音坐像
尺寸:高15cm
款識:山人陳偉
來源:大英博物館藏
尺寸:高45cm
款識:“山人陳偉”手刻簽名款、 “陳偉之印”陰文篆體方章款
來源:2015-03-15佳士得紐約
陳偉制 觀音坐像
款識:陳偉之印
來源:蘇富比拍賣
(四)明·陳珠
晚明 陳珠制 真武大帝
款識:“陳珠”陰文篆書方章
規(guī)格:高36cm
資料來源:倫敦佳士得
(五)明·林朝景
明代著名瓷雕藝術(shù)家。相傳為宋代創(chuàng)建德化龍窯的“窯坊公”林炳之后人。明初,募資擴建玄女宮(德化供奉虞舜、玄女金夫人和“窯坊公”林炳的窯神廟),改名為白沙宮(即后來的祖龍宮),并在廟右首建改良瓷窯。其生活年代與何朝宗相近,作品線條犀利流暢,形象呼之欲出。在十七世紀(jì)暢銷歐美。常見印章款識為“林朝景印”陽文篆書方章。
林朝景制 倚麂觀音
來源:大英博物館藏

林朝景制 坐蓮觀音
尺寸:高45.8cm
來源:2016年3月紐約佳士得拍賣
(六)明·林希宗
明末德化窯瓷塑藝術(shù)家,善塑觀音。作品在十七世紀(jì)末行銷歐洲。常見款識有“林希宗印”方章、“林希宗記”方章。
林希宗制 倚麂觀音
尺寸:高18.4cm
款識:“林希宗印”陰文篆體方章
來源:2014-5-14倫敦蘇富比拍賣
林希宗制 布袋和尚
規(guī)格:高14.7cm、寬15.7cm
款識:“林希宗記”四字篆書款
(七)明·筍江山人(孫醇宇)
孫醇宇,號“筍江山人”,明末德化窯瓷藝家。善制大型宗教雕像,作品大氣、脫俗。海外收藏主要在歐洲,有觀音、達(dá)摩、如來及東方朔等,均極俱特色。常見款識有“筍江山人”陽文篆書方章、“醇宇”陽文圓章。
據(jù)姚建斌考證推斷:
德化陶瓷博物館收藏有一方墓志銘“誥封武德將軍醇宇孫公暨誥贈宜人勤順周氏合葬墓”。根據(jù)銘文記載,醇宇孫公生于天啟丁卯年,卒于康熙丁亥年(1627-1707),進士出身,曾任大名府南樂縣知縣,晚年定居德化。至此,筆者大膽推定,“筍江山人”是武德將軍孫醇宇的藝名(摘引自:姚建斌《關(guān)于德化瓷“筍江山人”的初步認(rèn)識》)
尺寸:高41cm
款識:醇宇圓章、筍江山人陽文篆體方章
來源:2015-11-10倫敦佳士得
(八)明·楊文正
南昌人。明萬歷年間擔(dān)任德化縣令,精通詩詞、字畫。期間正值德化白瓷走向黃金鼎盛時期,作為縣令的楊文正耳濡目染了德化白瓷工藝,或許自己創(chuàng)作出瓷雕作品,亦或是由德化當(dāng)?shù)厮嚾怂?,在作品背部鈐印其印章。帶有楊文正款識的德化瓷器存世稀少,甚為罕見。常見印章款識有“文正啟事”、“楊文正印”。
晚明 楊文正制 祥云觀音立像
款識:“文正啟事”陰文篆書方章
規(guī)格:高74cm
說明:查閱資料可知,曲阜孔廟有“啟事廳”,設(shè)“啟事官”與“啟事”兩種官職,其中“啟事官”為正四品,“啟事”為正七品。楊文正為德化縣令,與“啟事”官職品級正好相符。
資料來源:中貿(mào)圣佳
(九)明·林子信
晚明德化窯名匠,以制作祭器、陳設(shè)品和日用器皿著稱。作品造型古樸,線條洗練,實用性和藝術(shù)性兼俱。常用款識有:子信、林氏子信、林子信制等。
林子信制 筆舔或碟
尺寸:直徑20cm、高4.1cm
款識:“林子信制”方章
來源:大英博物館-大維德基金會
(十)明·心默子
晚明德化窯杰出瓷塑藝術(shù)家,何派藝術(shù)奠基人之一。其作品線條洗練,比例協(xié)調(diào),細(xì)部刻畫一絲不茍,難尋敗筆,猶如鬼斧神工,觀音雕像神韻獨佳深得中外人士喜愛。傳世作品極其稀少。常用款識如下圖可見。
“心默子”款 坐巖觀音
尺寸:高39.3cm
來源:英國維多利亞·阿爾伯特博物館藏
(十一)海濟
“海濟”款 布袋和尚
款識:“海濟”葫蘆款
規(guī)格:高17cm
資料來源:大英博物館
(十二)劉夢龍
常見款識是手刻款“云山劉夢龍制”
劉夢龍 觀音坐像
規(guī)格:高20cm
款識:手刻“云山劉夢龍制”
來源:大英博物館-大維德基金會
說明:2015年11月11日倫敦佳士得亦有同款同造型作品上拍
(十三)明·張翕
明末德化窯瓷塑藝術(shù)家,善塑仙佛小品。作品傳世稀少,歐洲藏一件披坐觀音,高僅7厘米,刻畫生動。背有“張翕”款篆體陽文方章。
張翕制 觀音坐像
來源:蘇富比拍賣
(十四)明·眉心榮
明末清初德化窯瓷塑家,善塑觀音。作品為歐洲收藏界人士所喜。倫敦藏家John·Spanks藏其制作觀音坐像一尊,跏趺而坐,雙手藏袖于胸前,神態(tài)和穆端詳,為其代表作品。其作品背后有“眉心榮記”篆書陽文方章,印文筆畫方圓兼?zhèn)?,端莊厚重又兼率意流美之致,頗堪品味。
“眉心榮記”款 觀音坐像
高22.2cm
(十五)明·何朝水
明末清初德化窯瓷塑名家,號“溥及漁人”。擅長佛道塑像,作品在十八世紀(jì)流行中外。風(fēng)格屬于何派藝術(shù)。常見款識有“何朝水”葫蘆章、“溥及漁人”方章。
何朝水制 坐巖觀音
規(guī)格:高22.5cm、寬14.5cm
款識:“何朝水”陽文篆體葫蘆章、
“溥及漁人”陽文篆體方章
來源: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十六)明·唐堯煥
明末清初德化窯瓷塑匠師,善塑觀音等佛像,精巧大氣,神態(tài)宛然,藝術(shù)風(fēng)格與何朝宗接近。
唐堯煥制 坐巖觀音
款識:唐堯煥印、法源
尺寸:高33cm
(十七)清末·蘇學(xué)金
蘇學(xué)金(1869-1919)名光銓,字學(xué)金,號蘊玉,以字行。清末德化杰出瓷塑藝術(shù)家,何派藝術(shù)的殿軍人物,蘊玉瓷莊的創(chuàng)始人。蘇學(xué)金創(chuàng)作的瓷塑梅花入展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世博會),獲得優(yōu)獎。時縣令吳承銑為表彰其作品為德化瓷贏得國際榮譽,特題贈“極深研究”匾額。常見款識有“博及漁人”、“蘊玉制”、“蘇蘊玉”印章等。個別作品在底座或背部刻劃“蘇學(xué)金手作”“蘇學(xué)金自造”題識。
蘇學(xué)金制 持經(jīng)觀音立像
來源:1998-04-28香港蘇富比
尺寸:高39.4cm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
(十八)清末·許友義
許友義(1887-1940)名進勇,字友義,號云麟,以字行。店號“裕源”。晚清至民國間杰出雕塑家。曾拜蘇學(xué)金為師習(xí)研瓷雕技藝,二人志投,情若手足。許自幼隨父學(xué)藝,盡得家傳奧秘,潛心鉆研,集泥塑、木雕、瓷雕技法于一身,創(chuàng)造出活動瓷鏈、捏塑珠串等新技法。民國十九年(1930),許友義兄弟三人為仙游縣龍紀(jì)寺創(chuàng)作五百羅漢瓷塑,500尊者形象各異,無一雷同,是中外瓷雕史上大型群雕的開端之作,值得世界陶瓷藝術(shù)史大書一筆。除其子侄輩,得許友義薪傳者尚有其門徒蘇勤明、溫堆登、許文君、陳其泰等。許友義作品所用印章多為角質(zhì),有“德化”葫蘆章、“許云麟”葫蘆章、“許云麟制”方章、“許裕源制”方章等,均為篆書。
規(guī)格:高84cm
款識:“德化”陰文篆體葫蘆章、“許云麟制”陰文篆體方章、“許裕源制”陰文篆體方章
來源:2012-10-09香港蘇富比
許云麟制 文殊菩薩坐像
尺寸:高45.6cm
款識:“德化”陰文篆體葫蘆章、“許云麟制”陰文篆體方章
來源:2016年6月1日香港佳士得
(十九)清末民國·蘇加善
清末民初的一位聞名遐邇的德化瓷雕名家,其傳世作品并不多見。作品風(fēng)格與博及漁人接近。
蘇加善制 童子拜觀音
尺寸:高35cm
款識:“蘇加善制”方章、“德化”葫蘆章
來源:2010-12-26廈門唐頌秋季拍賣會
(二十)清末民國·陳振義
清末民初瓷藝名家,其雕塑的劉海戲蟾惟妙惟肖。常用印章“振義陳記”、“陳振義印”。
陳振義制 劉海戲蟾
款識:陳振義印
圖片來源:收藏快報
(二十一)清末·林捷陞
清末德化陶瓷藝術(shù)家。擅長制作佛教供器、花瓶,作品舶往歐洲,深受中產(chǎn)階級喜愛。英國P.J.唐納利擁有林氏制作之雙耳爐,釉色淡白,底部有“林捷陞制”正書方章,書體類魏碑。(編注:沒找到合適的作品圖片,只能留白了。)
責(zé)任編輯:陳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