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窯瓷器中的道教文化因素
-
小陶陶
2019-04-25 金月芽期刊網(wǎng)160
00
唐代是道教發(fā)展的鼎盛時期。唐皇室為了提高自己的門第,顯赫自己的高貴出身,尊老子李耳為祖先,奉道教為國教,采取措施大力推崇道教,提高道士地位。唐高宗尊奉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唐武宗一生醉心道教,好長生不老之術(shù);唐僖宗時封張陵為“三天扶教輔元大法師”。其間涌現(xiàn)了不少具有社會影響和有學(xué)問的道士,如成玄英、張氳、李榮、司馬承禎、杜光庭、呂洞賓等,他們在道教史上都有重要的貢獻(xiàn)和影響。由于唐皇室對道教的推崇和偏袒扶持,使得道教一度呈現(xiàn)十分興隆的景象。
唐代湖南地區(qū)的道教活動頻繁,宮觀建設(shè)興盛,信眾眾多。如唐太宗于貞觀二年(628),為南岳衡岳觀親書觀額。唐高宗于弘道元年(683),令著名道士葉法善來南岳封岳,轟動一時。唐玄宗于開元二十六年(738),令道士孫智涼于南岳紫蓋仙洞投金簡告文,以求長生不老。并于天寶十二年(753)令高力士親自監(jiān)制4000斤銅鐘一口,賜南岳九真觀。唐武宗于會昌元年(841),昭封衡山道士劉元靖為銀青光祿大夫,賜號廣成先生。這一時期湖南地區(qū)還興建了許多的宮觀,遠(yuǎn)近聞名的如南岳大廟、郴州蘇仙觀、湘西道德觀、衡山黃庭觀、岳陽大云山祖師殿等等。
唐代道教文化無論是在士大夫階層還是民間,都進(jìn)行了廣泛的傳播。長沙窯作為當(dāng)時的代表性民窯,不可避免受到了道教文化因素深刻的影響。從出土的瓷器來看,道教文化因素主要體現(xiàn)在圖案、器型和功用、詩歌等方面。
在長沙窯瓷器圖案紋飾中,反映道教文化因素的主要有鹿、鶴、龜、龍、鳳等。鹿的圖案在長沙窯瓷器上非常常見。如青釉褐綠彩奔鹿紋壺(圖1),該件所繪之鹿為奔鹿,形象生動,線條流暢,動態(tài)活潑,充滿生活氣息。鹿在古代被視為祥瑞之獸,早在馬王堆漢墓的漆棺上,就繪有仙人騎鹿的圖案。在道教中,鹿是仙人的坐騎,是得道升仙的理想工具。正如唐代詩人王昌齡在《就道士問周易參同契》一詩中所寫:“仙人騎白鹿,發(fā)短耳何長。時余采菖蒲,忽見嵩之陽……”據(jù)道教著作《太平廣記》記載,孝子吳猛最后得道成仙,升天而去,乘的就是白鹿寶車。在長沙窯瓷器中,所繪之鹿或奔或行,動態(tài)簡練,種類繁多。
在長沙窯瓷器紋飾中,鶴也是比較常見的圖案之一。鶴的形象亦多種多樣,或駐足閑憩,或漫步水邊,或昂首飛翔,神態(tài)各異,形態(tài)生動。如青釉褐綠彩鶴紋壺(圖2),該件所繪之鶴漫步水草之中,神態(tài)怡然自得。在道教中,鶴也是長壽的象征,修道之人修成正果被稱為駕鶴西歸。在《詩經(jīng) ·小雅》就有“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痘茨献印穭t言:“鶴壽千年,以極其游”。在成仙思想的刺激下,道士向往的是三天仙境,他們穿羽衣、戴羽冠,將自己看作是能夠進(jìn)入仙境的羽士。如盛唐詩人王昌齡在《武陵龍興觀黃道士房問易因題》一詩中寫道:“齋心問《易》太陽宮,八卦真形一氣中。仙老言余鶴飛去,玉清壇上雨蒙蒙?!碧拼娙藦堈f也寫過一首《寄天臺司馬道士》的詩:“……朱闕青霞斷,瑤堂紫月閑。何時枉飛鶴,笙吹接人間?!狈泊朔N種都說明了唐代長沙窯瓷器上的仙鶴為道教藝術(shù)的呈現(xiàn),與長壽升仙神話密切相關(guān)。
在楚人的心目中,鶴似乎一直與升仙有關(guān)。早在長沙子彈庫1號墓出土的戰(zhàn)國《人物御龍圖》中,就有仙鶴的圖像出現(xiàn)。如《楚辭》有記載:“蓍蔡兮踴躍,孔鶴兮回翔”。而《楚辭》劉向《九嘆·遠(yuǎn)游》中則言:“周瀏覽于四海兮,志升降以高馳。征九神于回極兮, 建虹采以招指。駕鸞鳳以上游兮,從玄鶴與鷦明。孔鳥飛而送迎兮,騰群鶴于瑤光?!痹凇毒艊@·憂苦》追思屈原之辭中亦描敘:“聽玄鶴之晨鳴兮,于高岡之峨峨。 獨憤積而哀娛兮,翔江洲而安歌。 三鳥飛以自南兮,覽其志而欲北。 原寄言于三鳥兮,去飄疾而不可得。”這些似乎都與升仙神話密切相關(guān)。
從器型和功用方面來說,在長沙窯瓷器中,反映道教文化因素的主要有葫蘆瓶、龜形器、獨角獸等。
在中國道教活動中,葫蘆與靈藥關(guān)系密切,為道教仙人最具特征的伴物之一。在道家看來,葫蘆具有攘死鎮(zhèn)物的意義。道士隨身攜帶葫蘆盛以“仙丹妙藥”,并以此作為法器。古人常有“葫蘆里裝著什么藥”的問語,其意蘊(yùn)朦朧、耐人尋味,體現(xiàn)了葫蘆在古人心目中的神秘性。
長沙市博物館收藏的長沙窯瓷器中,葫蘆瓶有多件。如綠釉葫蘆形小瓶(圖3),小巧精致,其用途為盛放“丹藥”。道教人生哲學(xué)提倡修道成仙,煉“仙丹”以求長生不老。在道教典籍中,葫蘆被視為一個小宇宙,被詩人們幻想為渾成而自足的仙境。正如其他眾多事物一樣,葫蘆本身也有陰陽之分,其表為陽,其里為陰。如晚唐詩人李商隱描寫的壺中仙境:“紫府丹成化鶴群,青松手植變龍文。壺中別有仙家日,嶺上猶多隱士云?!本渲幸粋€“別”字,把人們帶進(jìn)了一個撲朔迷離的神秘世界。此葫蘆瓶不僅象征著仙境,也見證了當(dāng)時道士服“仙丹”,求長生不老風(fēng)氣的盛行。
責(zé)任編輯:陳莎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