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瓷谷仙境”柴燒藝人專題報道丨劉明建:我做一半,天賜一半;只可遇見,不可預(yù)見
-
小陶陶
2020-03-23 2264
8780
劉明建,男,1982年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美湖鄉(xiāng),系當(dāng)代職業(yè)陶藝師。他的陶藝作品風(fēng)格自由浪漫,不拘一格,天真絢爛,超凡脫俗,散發(fā)著古拙敦厚、渾厚內(nèi)斂、質(zhì)樸粗獷的審美氣息。
似玉石翡翠,似碧玉深潭,似幽階一夜苔生,似深山落雨、雪天籠煙,又似寒潭鶴影、冷月花魂。
這,就是柴燒之美。
似山嵐流霧,似云蒸霞蔚,似日落黃沙,似寫意山水,似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這,也是柴燒之美。
明建柴燒工作室
本期的柴燒之美,我們拜訪了柴燒陶藝專家劉明建老師。在我們走進(jìn)明建柴燒工作室的那一刻,就能感受到一種古樸、純真、自然的視覺享受。
劉明建老師告訴我們,只有在容易落灰的部位才會燒出鬼斧神工般的窯變珍品。讓泥坯與窯火充分地相互作用,窯內(nèi)就會出現(xiàn)意想不到的變化,產(chǎn)生出各種深邃莫測的窯變效果。不過,這并不意味著一切聽從于偶然。在制作柴燒噐物時,裝窯工序十分重要。要算好窯火從哪里通過,灰塵怎樣落下,然后再決定將泥坯放在何處以及如何放置。
但是,裝窯這件事,同時也要借助神力。有時你會看到非人力之巧所能及之奇色。只有窯火帶來的偶然性和陶藝家的意圖相結(jié)合,才能誕生出令人心滿意足的柴燒精品。因此燒成的噐物有受火面與背火面的陰陽變化與火焰痕跡,它散發(fā)一種質(zhì)樸,渾厚,古拙的美感。
柴燒陶藝追求的是運用最原始的制造方式錘煉出震撼心靈的自然作品。陶器表面留下火焰流竄在坯體上所烙下的痕跡,和木柴燃燒后的灰燼產(chǎn)生的落灰釉,千奇百怪,變化無窮,美不勝收,妙不可言,勾引起觀賞者的由衷贊嘆和無限遐想。一個杯子就像一首詩,吟詠秀美人間。一個茶壺就像一幅畫,內(nèi)藏錦繡乾坤。匠心獨運的劉明建老師就是希望賦予這些浴火重生的陶器具有不朽的靈魂,能夠流傳于世。
部分柴燒作品展示
責(zé)任編輯:陳美珠
